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(北京明园大学 校长)

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(北京明园大学 校长)曾任北京大学教授、总务长、代理校长等。1923年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。除了长期担任总务长,他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,以致当时就有人评价:“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,与其说是蔡元培,不如说是蒋梦麟。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,他长期担任总务长,三度代理校长,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。

蒋梦麟(1886—1964) 号孟邻,浙江余姚人。教育家。曾任北京大学教授、总务长、代理校长等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,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、行政院秘书长,1930年12月至1945年9月,任北京大学校长、西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。

1903年入浙江高等学堂(浙江大学前身)学习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,次年中秀才。1909年2月,赴美进加州大学农学院学习,后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,1917年6月获博士学位。回国后,创办《新教育》月刊。1923年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。1927年8月至1930年7月,任国立第三中山大学(1928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)校长。还先后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、北京大学校长、行政院秘书长、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。

对北京大学校史素有研究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说:“在历史学家笔下,蔡元培的意义被无限夸大,以至于无意中压抑了其他同样功不可没的校长。最明显的例子,莫过于蔡元培早年的学生蒋梦麟。”

1988年北大90周年校庆,曾出版过一本《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》,希望“以此来纪念北京大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”,但其中没有收入蒋梦麟。1998年,北大百年校庆时,此书重新修订出版,加入了有关蒋梦麟的文章。不过,有研究者仍在报怨:“前两年北大百年校庆,居然很少见到蒋梦麟的名字。”

陈平原也表示遗憾:“很可惜,在大量有关北大的出版物上,蒋校长的地位相当尴尬……校方组织撰写的校史中,称蒋梦麟为‘典型的国民党新官僚’,‘在北大是不得人心的’。”

蔡元培曾坦承:“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,十年有半;而实际在校办事,不过五年有半。”蔡校长在职而不在校期间,代为处理行政事务的,经常是蒋梦麟。除了长期担任总务长,他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,以致当时就有人评价:“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,与其说是蔡元培,不如说是蒋梦麟。”

1930年12月,蒋梦麟在辞去教育部长职务后,正式出任北大校长,此后直到抗战胜利,15年间,他始终是北大的行政负责人,是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。在此期间,针对北大“大度包容,思想自由”这两种著名“精神特点”所产生的“纪律弛,群治弛”两个缺点,他致力于“整饬纪律,发展群治,以补本校之不足”。

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

这一新思路,使得北大的教学和科研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也有稳步上升,实为一大奇迹。蒋梦麟自己说:“从民国19年到民国26年的7年内,我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舵……一度曾是革命活动和学生运动漩涡的北大,已经逐渐变为学术中心了。”陈平原则感叹:“几年前,偶然得到若干30年代老北大的课程表及教学规划,比照一番,令我辈后学汗颜不已。”

去台后,在某次北大周年纪念时,傅斯年在演讲中称:“孟邻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(蔡元培)先生,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。”而他自己学问比不上胡适,办事却比胡适高明。蒋梦麟听后笑言:“这话对极了。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,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‘功狗’。”

这位“功狗”执政北大,是如此办事的:上任之初,他即叮嘱文、法、理三学院的院长:“辞退旧人,我去做;选聘新人,你们去做……放手做去,向全国挑选教授与研究的人才。”愿承担辞退旧人这种得罪人的事,正应了蒋梦麟的自我评价,说自己平生做事全凭“三子”:以孔子做人,以老子处世,以鬼子办事。所谓鬼子者,洋鬼子也,指以科学务实的精神办事。所以胡适赞扬蒋梦麟是一位“有魄力、有担当”的校长。

北大经费困难时,蒋校长一力担当,鼓励众人:“至少也要维持北大的生命,决不让他中断。”北大召开教职员全体大会,议决若政府不兑现拨款,则关门了事,蒋校长沉痛发言:“如果主张关门,自无用说;若大家仍要维持,我虽则能力已尽,但是为着本校的维持,我仍旧愿负这责任,虽生死以之可也。”

1959年,蒋梦麟因在台湾提出节育人口的主张,遭立法委员及舆论的围剿,甚至有“杀蒋梦麟以谢国人”之口号。这位前北大校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:“我现在要积极地提倡节育运动,我已要求政府不要干涉我。如果一旦因我提倡节育而闯下乱子,我宁愿政府来杀我的头,那样在太多的人口中,至少可以减少我这一个人!”

同年,海峡对岸,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在一片批判声浪中发表《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》,呼吁控制人口增长、提高人口素质。此文有一篇“附带声明”,其言铿锵:“我虽年近八十,明知寡不敌众,自当单枪匹马,出来应战,直至战死为止!”

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

蒋梦麟贡献

自1919年至1945年,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。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,他长期担任总务长,三度代理校长,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。先后主持校政17年,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。他学识渊博,精明干练,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长岁月里,克服了重重困难,坚持办学,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蒋梦麟在代理校长期间,军阀混战连绵不断,学生运动风起云涌。办学经费严重短缺。在解决经费问题的过程中,蒋梦麟虽然尽力而为,但有时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。1923年,北京“八校因政府积欠经费九个月,同仁生计困绝无法维持,学校本身尤岌岌不可终日。”因此,八校教职员全体大会于同年11月9日议决:“必须10日拿到30万元,不然就关门。”情况十分紧急,八校校长团表示:“愿负责于17日以前办到30万元,不然就关门。”情况十分紧急,八校校长团表示:“愿负责于17日以前办到30万元,请教职员仍行维持。”但到了11月17日,30万元经费仍未筹齐。于是北京八校教职员联席会议又议决:“非满30万元仍须执行关门之议决案”。11月20日,北大召开教职员全体大会,讨论执行联席会议议决案的问题。蒋梦麟在会上就筹划经费的情况作了报告。他说:“数月来筹划八校经费,异常困难……到了上星期六中午,12万元已由银行取到。其他财政部所发之12万1千元(五成五),准于本日可取之支票,亦由财政部取到。虽去30万元之数尚有短少,但以八校实际应得之数计之,只差一成五(30万元乃全京师教育费)。在我已精疲力竭,唯有希望八校教职员体谅一点,得以维持下去……我们已苦苦维持了九、十个月,一旦停废,实有所不忍。今日本校教职员开大会议决关门事件,如果主张关门,自无用说;若大家仍要维持,我虽则替八校奔走的能力已尽,但是为着本校的维持,我仍旧愿负这责任,虽生死以之可也。“表明了蒋梦麟把北大维持下去,勇挑重担的坚定态度。蒋梦麟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,感动了北大的教职员。最后,大会以“本校校务仍旧维持外,其他事件仍与各校以同情之合作”付表决,获大多数通过。

蒋梦麟在代理校长期间,始终为经费问题所困扰。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,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,使北大在困境中继续前进。在蒋梦麟代理校长时,北京还发生了震惊中外的“三一八”惨案,北大学生牺牲数人。蒋梦麟为此悲愤填膺。3月24日,北京大学全体教职员及学生在三院大礼堂开追悼张仲超、黄克仁、李家珍三烈士大会,由蒋梦麟主祭。蒋梦麟在大会上沉痛地说:“在我代理校长任内,学生举行爱国运动,不幸有此次之大牺牲,李、黄、张三生之死,就其各人之家庭言,均损失一贤子孙,其家属接此种凶耗,不知如何痛心;就国家社会言,损失如许求专门知识之良好学生,此种学生之培植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,由小学而大学,殊不易易,将来即少如许有用之材;就同学方面言,大家亦损失许多互相切磋琢磨之朋友。任就一方面言之,均损失不小。我任校长,使人家之子损失许多互相切磋琢磨之朋友。任就一方面言之,均损失不小。我任校长,使人家之子弟,社会国家之人材,同学之朋友,如此牺牲,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,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!”蒋梦麟说到这里“汪然泪下”。接着,蒋梦麟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暴行进行了猛烈的抨击,他说:“处此人权旁落,豺狼当道之时,民众与政府相搏,不啻与虎狼相斗,终必为虎狼所噬。古人谓苛政猛于虎,有慨乎其言矣!”话未说完,蒋梦麟“不禁放声大哭,台下致祭者亦有相对痛哭者,一时全场顿成惨淡悲哀景象。”3月26日,校长布告:“本校定本月30日开学,因此次同学惨死,开学后停课一星期,以志哀悼。”蒋梦麟在代理校长期间经常为校内外发生的事情所困扰。他感叹道:在那时候当大学校长真伤透脑筋。政府只有偶然发点经费,往往一欠就是一两年。学生要求更多的行动自由,政府则要求维持秩序,严守纪律。出了事时,不论在校内校外,校长都得负责。发生游行、示威或暴动时,大家马上找到校长,不是要他阻止这一边,就是要他帮助那一边。每次电话铃声一响,他就吓一跳。他日夜奔忙的唯一报酬,就是两鬓迅速增加的白发。蒋梦麟的这些感慨,是他在代理北大校长期间的切身体会,也是当年大学校长的心理写照。

正式就任 保持民族气节

1930年12月,蒋梦麟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。当时,民族危机日益深重,北大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。蒋梦麟除了忙于校内的改革和整顿工作外,还要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付日本侵略者的骚扰。

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

1931看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国民党军队放弃抵抗,撤出沈阳。日寇步步进逼,迅速向长城以内推进。不久,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河北省北部地区,成立了伪“自治政府”,并鼓吹在华北推行“自治”。北大教授在这紧急关头发表宣言,声明誓死反对华北的所谓“自治运动”。

某日下午,日军胁迫蒋梦麟去“会谈”,蒋梦麟深知其中的危险,但他正义在胸,毅然独身前往。面对侵略者的淫威,蒋梦麟毫不妥协,经过一番紧张的较量,他终于离开日本兵营,在暮色苍茫中平安地回到了北大。第二天,国民党在华北的领导人宋哲元派了一位军官来劝蒋梦麟离开北平。但蒋梦麟继续留在北大,同广大师生一起机智地与日军周旋,在一段时间里,使北大免遭日军的侵扰,暂时稳定了教学秩序。

创办西南联大
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变爆发,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。在平津陷落后,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教育部命令南迁长沙,与清华大学、南开大学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。由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、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、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组成筹委会来主持校务。1937年11月1日,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。蒋梦麟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:“虽然设备简陋,学校大致还差强人意,师生精神极佳,图书馆虽然有限,阅读室却座无虚席。”

1937年12月13日,南京沦陷。敌机轰炸长沙,时局十分紧张。蒋梦麟到汉口向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建议,把临时大学迁往昆明,因为那里可以经滇越铁路与海运衔接。蒋介石马上表示同意。1938年2月,搬迁的准备工作已大致完成,蒋梦麟从长沙飞到香港,然后搭法国邮船到越南的海防,从海防搭火车到河内,再由河内乘滇越铁路火车,经过崇山峻岭到达昆明。蒋梦麟到昆明后,立即投入新校址的筹建工作。

1938年4月,临时大学由长沙迁到昆明,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。联大的校务,仍由三校校长蒋梦麟、梅贻琦、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来主持。西南联大自1938年5月4日正式上课,至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,共计8年,再加上长沙临时大学时期,总共历时9年。三校学生在战云密布的年代里患难与共,团结合作,艰苦奋斗,自强不息,写就了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。蒋梦麟曾回忆道:“在动乱时期主持一个大学本来就是头痛的事,在战时主持大学校务自然更难,尤其是要三个个性不同、历史各异的大学共日正式上课,至1946年5月4日宣布结束,共计8年,再加上长沙临时大学时期,总共历时同生活,而且三校各有思想不同的教授们,各人有各人的意见……幸靠同仁们的和衷共济,我们才把这条由混杂水手操纵的危舟渡过惊涛骇浪。”由此可见,蒋梦麟为临大和联大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一份辛劳。

在中国近现代史上,蒋梦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,蒋梦麟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,大部分写于“五四”前后。他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,批判封建主义的“牧民教育”,反对德、日的军国主义教育,提倡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平民主义教育。由于后来忙于北京大学的校务,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减少了。但他在教育实践中却坚持贯彻他的教育思想。尤其是蔡元培关于大学教育的主张和“学术自由”的原则,他在北大任职期间更是谨记在心,遵照执行。他晚年在《新潮》一书中深情地回忆道:“著者大半光阴,在北京大学度过,在职之年,但知谨守蔡校长余绪,把学术自由的风气,维持不堕。”
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学习巴巴网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ushibaba.com/5044

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学习巴巴网进行投诉反馈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!
(0)
上一篇 2022年3月28日 16:57:32
下一篇 2022年3月28日 16:57:46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